当千年古都遇见现代体育,这座城市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世界张开双臂。高科技场馆与传统街巷交相辉映,运动激情与巴蜀韵味碰撞出独特火花。
从大熊猫基地到金融城天际线,整座城市都将成为运动的舞台。这不仅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次体育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成都世运会在筹备和举办过程中,始终将“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贯穿始终。在场馆建设方面,坚持“能改不建”,27个竞赛场馆均为改建或者临建,其中18个为既有场馆局部功能调整,9个依托湖泊公园临时搭建,没有新建场馆,既节约了成本,又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
成都秉承“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办赛理念,充分利用大运遗产,将多处成都大运会的赛场改造为世运会竞赛场馆,实现一次投入、多次使用、多项目承载的最大效益,以赛事为契机推动城市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繁荣,让市民共享赛事红利。
本届世运会共设34个大项、60个分项、256个小项,项目设置既有武术、龙舟、地掷球等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项目,也有跑酷、飞盘、无人机竞速等洋溢青春活力的新兴项目,同时还包含蹦床、攀岩、腰旗橄榄球、垒球、棍网球、壁球等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比赛场地的选择别具一格,如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四川省体育馆,经过改造升级后承接自由搏击和泰拳两个项目,展现老场馆的新活力;跑酷项目场地被“搬”到了兴隆湖边,利用堤坝、栈桥、岩石等自然障碍,让选手们在湖光山色间腾挪翻转,完美融合了体育竞技与自然景观。
开幕式选址四川天府新区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的“天府之檐”区域,闭幕式则定在成都东部新区成都世园会的“成都国际友谊馆”区域,均为户外空间,既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空间,践行“节俭办赛”原则,又与成都“公园城市”的生态理念相契合。
世运会期间,成都的交通压力可能会有所增加,建议观众提前关注交通部门发布的路况信息和公共交通运营时间调整情况,合理安排行程。如遇交通管制,请予以理解和配合,并按照现场交警的指挥通行。
为了方便快捷地到达比赛场馆,同时减轻道路交通压力,建议观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成都的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网络已覆盖到多个比赛场馆,可提前查询好相应的线路和站点。
由于世运会赛事众多,各场馆之间的距离可能较远,因此观众需要提前规划好观看比赛的行程,预留足够的时间用于交通、安检等环节,以确保能够按时到达比赛场馆,避免错过精彩的比赛瞬间。
[模板使用说明]
排版:135编辑器
图片:135摄影图,使用请替换,
(ID:87402,87403)
贴纸素材:135贴纸素材
文字:135AI生成(使用请替换)
热身(5-10分钟):开合跳、高抬腿、关节环绕,让我们的身体从 “静止” 切换到 “运动模式”,减少受伤风险。
正课(循序渐进):我们不要一开始就追求 “极限”,比如跑步从3公里开始,每周增量不超过 10%
拉伸(5-10分钟):运动后对大腿、背部、肩部等部位进行静态拉伸,帮助肌肉放松,缓解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