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是“世界慢阻肺日”,但很多人对这个病很陌生。你身边有没有人总爱咳嗽、一爬楼梯就喘得厉害?这可能不是普通的“老慢支”,而是被称为“沉默的呼吸杀手”的慢阻肺。今天就用大白话,带你搞懂它的来龙去脉和应对方法。

慢阻肺的全名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听着复杂,其实核心问题很简单——你的“呼吸管道”(气管、支气管)和“换气器官”(肺)出了问题,导致空气进不去、也排不出,就像鼻子被捏住还得跑步一样难受。


早上起床咳得最厉害,痰大多是白色泡沫状,要是变黄色就可能感染了。
一开始只是爬楼梯、干重活时喘,后来坐着不动都觉得气不够用。
肺部抵抗力变弱,一受凉就容易引发支气管炎,症状还会加重。

很多人觉得“咳就咳吧,不耽误吃饭”,但慢阻肺是慢慢加重的“隐形杀手”,拖到后期会严重影响生活,甚至危及生命。
病情初期,肺里的“小气道”会慢慢变窄、堵塞,就像吸管被捏扁。随着时间推移,肺里的“肺泡”(负责换气的小泡泡)会破裂,形成“肺大泡”,导致肺部弹性越来越差,最后连基本的呼吸都要靠用力喘气,严重时晚上躺着都没法呼吸。


长期缺氧会让心脏“加班工作”,慢慢引发“肺心病”,出现腿肿、心慌、胸闷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心力衰竭。另外,缺氧还会影响大脑、肾脏功能,甚至让免疫力大幅下降,稍微受凉就可能引发肺炎,进而加重慢阻肺。
慢阻肺患者最怕“急性加重”——比如一次严重的感冒、肺炎,会让咳嗽、喘气突然变严重,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昏迷,需要紧急住院治疗。数据显示,每次急性加重都会让肺功能进一步下降,还会增加死亡风险。



慢阻肺虽然不能彻底根治,但通过科学治疗和护理,完全能控制病情、减少发作,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治疗的核心是“控制症状、减少加重”,常用方法有2种:
药物:医生会开“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激素”,一定要按要求吸入。
氧疗:如果缺氧严重,医生会建议在家吸氧,每天至少吸15小时,能改善缺氧、保护心脏,提高生活质量。
戒烟: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头号凶手”,不管烟龄多久,戒烟后肺功能下降的速度会明显变慢,症状也会减轻,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方法。
避害:少接触粉尘、油烟、二手烟,雾霾天出门戴口罩。
呼吸训练:每天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每次10-15分钟,能帮肺部更有效地换气。
轻度运动:选择散步、太极拳、慢速骑自行车等低强度运动,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以不喘为原则,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微信号:135editor
新浪微博:@135编辑器
排版:135编辑器
贴纸:135编辑器
图片:135摄影图(ID:84724)
使用时请自行替换
文字:135AI写作,仅用作占位,使用时请替换
注:头图含AI生成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