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被海量信息包围的时代,有一群人始终在喧嚣中追寻真相,在时代洪流中记录点滴。记者节,就是为他们而设的特殊日子。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的庆典,更是对新闻理想和职业精神的崇高致敬。

记者节并非一个凭空设立的节日,它的背后,是一段与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紧密相连的、充满热血与担当的历史。
记者节的日期,11月8日,源于一个标志性事件。1937年11月8日,以著名记者范长江为首的进步新闻工作者,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于上海创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简称“青记”)。


“青记”成立后,为团结同僚、鼓舞士气,其各地分会曾多次举行纪念活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正式批准将11月8日——“青记”成立日,定为中国记者节。


与护士节、教师节一样,记者节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确定为中国记者节,使其成为了一项法定的、全国性的节日。

记者节致敬的,不仅是记者这个人,更是他们所承载的职业精神。这些精神,是支撑新闻大厦的基石。
记者的天职是“掘地三尺”也要找到事实。他们需要拨开迷雾,对抗谣言,将事件的本来面目呈现给公众。这种对真相的执着,是新闻行业最核心的价值。
记者需要成为冷静的观察者,尽可能摒弃个人偏见,平衡地呈现事件各方的观点。他们的报道不是个人情绪的宣泄,而是基于事实的严谨陈述,让读者自行判断。


优秀的记者,心中有大爱。他们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记录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为社会的不公发声。他们的笔尖既有锋芒,也有温度,始终秉持着对社会和人的深切关怀。

从国家大事到市井百态,记者们用文字、镜头和话筒,为我们定格了历史的每一个重要瞬间。当我们回望过去,那些鲜活的报道就是最生动的历史教科书。
记者如同船头的瞭望者,及时向社会发出预警,揭示潜在的风险与不公。他们的调查报道,往往是推动问题解决、促进社会改良的重要力量。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流量的诱惑以及各种外部压力,许多记者依然坚守着新闻专业主义的底线。他们在浮躁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在利益的漩涡中保持清白,这份坚守尤为可贵。

微信号:135editor
新浪微博:@135编辑器
排版:135编辑器
贴纸:135编辑器
图片:135摄影图(ID:63955)
使用时请自行替换
文字:135AI写作,仅用作占位,使用时请替换
注:头图含AI生成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