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英语专业,有人会说“好像什么都学,又好像什么都不精”;有人会担心“毕业之后除了老师,还能做什么”。今天,我们邀请到文远大学英语专业2018届校友——林薇,听她讲讲在文远的求学时光、职场打拼的故事,或许能给正在迷茫的你一点启发。

林薇说,刚进文远时,她对英语专业的认知还停留在“背单词、练口语”的层面,但四年的学习让她彻底改变了想法。
“印象最深的是《高级英语》课,老师会引导我们分析文章背后的文化逻辑,而非逐句翻译。”林薇回忆,曾在课上对比中西方“自然观”差异,还需用英语撰写“中国式自然哲学”短文,这让她明白英语是看懂世界的“桥梁”。
在文远,林薇加入“国际交流志愿者协会”,常去“外语角”帮留学生,也练出了不怯场的口语。大三参与跨境电商实习时,她帮外贸公司写英文产品介绍、回复邮件,真切感受到课本知识的实用价值。



毕业后,林薇进入中外联合研发科技公司,担任跨文化沟通专员,正好发挥在文远习得的英语与文化理解能力。
林薇的核心任务是让中外团队“同频”,而非简单的语言翻译。曾有中方想催外国同事赶进度,她先聊项目难点再委婉提需求,既没让对方反感,还促成对方主动调整计划,这正是跨文化沟通的意义。


工作中林薇曾遇外国团队用“roadblock”比喻“技术瓶颈”,导致中方工程师误解。她先确认该表述的行业语境,再给报告加术语说明、重组内容逻辑,最终让双方都清晰理解,凸显了文化敏感度的价值。

工作三年,林薇从专员升为主管,还考取了国际跨文化沟通师证书。她坦言英语是入职钥匙,后续成长靠主动补技能,比如下班后学科技英文报告、学团队管理,也终于读懂老师“做T型人才”的叮嘱。

面对正在文远读英语专业的学弟学妹,林薇没有讲“大道理”,而是分享了三个“实用建议”:
林薇建议学弟学妹别轻视背单词、练语法,这些基本功是职场底气,她现在写英文邮件能准确表达,就得益于大学时练的语法敏感度,大一、大二要认真学好专业课。
“英语是工具,得知道用它做什么”,林薇说可根据兴趣探索“英语+创意写作”“英语+国际贸易”等方向,找到专属的“英语+X”,就不会担心毕业没方向。
林薇曾因英语演讲比赛忘词哭,但这次“丢脸”让她后来更敢表达。她鼓励学弟学妹多参与校园活动、尝试实习,校园里犯错有他人指点,比职场试错成本低得多。



微信号:135editor
新浪微博:@135编辑器
[模板使用说明]
排版:135编辑器
图片:135摄影图,使用请替换,
(ID:88514)
贴纸素材:135贴纸素材
版头图片来源135摄影图(ID:42713)
文字:135AI生成(使用请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