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石油,大家都知道它是“工业的血液”,从汽车加油到塑料制造都离不开它。但你知道吗?石油深埋地下数千米,想要把它开采出来,可不是简单地“挖个坑”就行。今天就用通俗的语言,分步骤带大家解锁石油开采的全过程,看完你也能当“半个石油专家”!
在开采前,第一步得确定哪里有石油,这就像“寻宝”前先找藏宝图,主要靠3大技术手段:
地质工程师会先研究地面的岩石、地层,比如观察山上裸露的岩层,判断地下是否有能“装石油”的空间。就像我们看土壤分层,推测地下有没有能存水的沙层一样。
如果地面观察有戏,就会用“物探”技术进一步探测。最常用的是“地震勘探”:通过在地面放炮(或用震源车)产生震动波,波穿过地下不同岩层会反射回来,仪器接收后分析数据,就能画出地下岩层的“3D地图”,找到可能藏油的区域。
前面都是“推测”,最后得靠“打井”验证。会先钻一口“探井”,取出地下的岩石样本(岩芯),或者抽取少量地下流体,检测里面是否有石油。如果发现油,就说明这个区域有开采价值啦!
找到油藏后,就进入正式开采环节,根据石油在地下的“活跃程度”,分为2种开采方式:
有些油藏地下压力很大,就像一瓶没开封的碳酸饮料,打开盖子会自动冒泡。这时只要钻一口生产井,下好油管,石油会因为地下压力,自动顺着油管喷到地面(专业叫“自喷采油”)。这种方式最省力,成本也最低。
随着开采时间变长,地下压力会慢慢降低,石油就像“没气的饮料”,再也流不动了。这时就需要“外力帮忙”:
二次采油:往油藏里注入水或天然气,增加地下压力,把石油“推”向生产井,就像用吸管喝饮料时,轻轻挤压瓶子让液体更快流出。
三次采油:如果二次采油效果还不好,会注入特殊化学剂(比如表面活性剂)或加热(比如注入蒸汽),降低石油的黏稠度,让它更容易流动。这种方式技术难度高,但能把更多石油采出来。
从地下采出来的石油,并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纯油”,里面会混着水、泥沙和天然气,需要3步处理才能用:
先把采出的混合物送到“分离站”,通过分离器,利用油、水、气的密度不同,把它们分开:天然气会收集起来,水会处理后重新注入油藏,剩下的就是“原油”。
分离后的原油里还会有少量杂质,需要送到“净化站”,用加热、过滤等方式去除杂质。就像我们喝自来水前要过滤一样,避免杂质堵塞后续的管道或设备。
净化后的原油,会通过管道、油罐车或油轮,运到炼油厂。在炼油厂经过蒸馏、裂解等工艺,才能变成汽油、柴油、塑料等我们日常用的产品。
模板说明
排版:135编辑器素材:135编辑器
文字:135AI写作仅作占位,请自行替换
图片:来源135摄影图
(ID:55668)、(ID:55662)、(ID:55661)
使用请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