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客服
立即升级

秋分二十四节气秋季丰收插画黄色模板

别有微凉处,

入眼已秋分。

银杏叶悄然染黄,桂树缀满花苞,当这些秋日特有的景象渐次出现,二十四节气中最具“对称之美”的秋分便如期而至。作为秋天过半的标志,秋分不仅带来昼夜均分的平衡,还承载着农耕时代的生产智慧,更流传着诸多充满烟火气的传统习俗。



秋分至昼夜均

秋分节气的“分量”,藏在古人对天地规律的精准洞察里。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它的到来标志着秋天正式过半了,也带来了独特的“平衡感”。

平分秋色处
秋声天地间

每年公历9月22-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时,便进入了秋分节气。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的昼夜时长几乎相等;过了秋分,太阳直射点向南半球移动,北半球的白天会越来越短,夜晚逐渐变长,气温也会稳步下降,真正的“秋凉”就此开启了。

对古人而言,秋分是农耕生产的重要节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它与春分遥相呼应,前者标志着万物“生发”,后者则意味着作物“成熟”。



习俗中的秋味

秋分不仅是自然的“分水岭”,更是充满烟火气的“文化符号”。从祭月到食秋菜,每一项习俗都承载着人们对秋天的热爱与期许。

01
秋分祭月

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习俗,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后来因秋分日期不固定,祭月节改至中秋)。人们会在庭院中设香案,摆放月饼、石榴、苹果等祭品,对着月亮祈福,祈求家人平安、五谷丰登。

传/统/二/十/四/节/气
今日秋分
02
吃秋菜

南方一些地区有“秋分吃秋菜”的讲究,这里的“秋菜”通常是一种野苋菜,俗称“秋碧蒿”。人们会采摘秋菜,与鱼片同煮成“秋汤”,并流传着“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的谚语,用新鲜的食材迎接秋天,寄托对健康的向往。

03
粘雀子嘴

秋分前后,田间的稻谷即将成熟,为了防止麻雀等鸟类啄食粮食,古人会做一些糯米汤圆,撒在田间地头。汤圆粘性大,能粘住麻雀的嘴巴,这一充满童趣的习俗,既体现了对丰收的珍视,也藏着人与自然相处的小智慧。

04
送秋牛

过去,民间有“送秋牛图”的习俗。“秋牛图”是用红纸或黄纸绘制的,上面印着当年的节气、农时和耕牛图案。送图的人会走村串户,一边念着吉祥话,一边将秋牛图送给农户,提醒大家把握农时,做好秋收准备。



秋分三候

古人用“三候”记录秋分的物候变化,每5天为一候,三候连起来,便是一幅流动的秋日画卷。

01
一候·雷始收声

随着秋分后阳气逐渐衰退、阴气开始旺盛,夏季常见的雷雨天气逐渐减少,雷声也随之消失,自然界进入一个相对安静的阶段。

传/统/二/十/四/节/气
今日秋分


02
二候·蛰虫坯户

“坯户”指的是昆虫开始用泥土封闭自己的洞穴。秋分后,天气转凉,蚯蚓、蟋蟀等蛰虫感受到气温变化,会提前加固巢穴,为即将到来的冬眠做准备。这一现象,也提醒着人们:“秋深了,该添衣保暖了。”


03
三候·水始涸

由于降雨量明显减少,加上天气转凉,河流与湖泊的水位开始逐渐下降,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这个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END





秋分时节
别有微凉处
入眼已秋分





【模板版权声明】

排版|135编辑器

图片|135摄影图(ID:89183、89145),使用请自行替换

贴纸|135编辑器

头图标题“秋分”(ID:151015)为艺术字,不可编辑替换文字

文字|来源于135AI写作,请自行替换

头图元素为AI生成

企业会员免费
模板编号: 164428
投诉

手机扫码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