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余温还未散尽,校园的香樟树已悄悄落下第一片叶。背着书包的少年们踏过熟悉的校门。开学第一课,从不是简单的时间节点,而是青春路上的"里程碑"。
课堂上,老师结合校园生活场景,细致讲解安全注意事项: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追逐打闹防拥挤;课间活动不攀爬护栏,远离危险区域;
实验室操作要遵循规范,爱护仪器保安全,实用的安全口诀,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校园安全无小事。
考虑到同学们上下学的出行安全,交通安全教育成为“安全第一课”的重要环节。老师通过播放交通安全动画短片、展示交通标志图片,向同学们普及过马路走斑马线、不闯红灯、不乘坐无资质车辆、骑车遵守交通规则等知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同学们的身体健康。课堂上,老师带同学们认识“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的危害。
教大家如何查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引导同学们树立健康的饮食习惯,拒绝购买校园周边无安全保障的零食。
信仰是什么?对孩子们来说,它或许是课本里的红色故事,是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更是藏在心底的一份热爱与坚守。
这堂思政课,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像春风拂过田野,让信仰的种子在童真的土壤里悄悄扎根,长出向上的力量。
思政老师没有翻开课本,而是带来了一组照片:边防战士在雪山巡逻的背影、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熬夜的灯光、志愿者在社区服务的笑容。
“这些平凡人的坚守,就是新时代的‘信仰坐标’。”老师的话像石子投入心湖,让学子们明白:青春的理想,要和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
邀请援藏归来的校友线上分享,播放本校毕业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纪录片,这堂思政课藏着最鲜活的教材。“不是每个人都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
当校友说起在雪域高原教孩子们读书的故事,台下的掌声里,有感动,更有共鸣。
“如果我是社区志愿者,会如何帮老人跨越数字鸿沟?”“面对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我能做些什么?”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热烈而真诚,学子们在思辨中写下自己的“责任清单”。
原来思政课从不是空洞的道理,而是教会每个少年:在点滴行动里,践行对社会的担当。
当信仰在心里扎了根,成长就有了方向,就像小树苗知道要向着阳光生长,这些孩子也会带着这份热爱,慢慢长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课堂上,心理老师通过“情绪小怪兽”的动画故事,引导同学们认识开心、生气、难过、害怕等不同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老师告诉同学们,关键是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并用正确的方式表达。
针对新学期可能出现的学习压力,心理老师教给同学们实用的压力调节方法。“深呼吸放松法”让同学们在紧张时快速平复心情;
“时间管理小技巧”帮助大家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避免忙乱;“积极心理暗示法”鼓励同学们用“我能行”“我可以做到”的话语给自己加油打气。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撑。心理老师通过“同桌合作小游戏”“小组讨论分享”等互动环节,引导同学们学会倾听、学会包容、学会表达。
“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当与同学有矛盾时,学会换位思考。”老师的话语让同学们明白,真诚与尊重是友谊的基石。
微信号:135editor
新浪微博:@135编辑器
【模板版权声明】
排版|135编辑器
图片|135摄影图(ID:63637、89110)
使用请自行替换
贴纸|135编辑器
文字|来源于135AI写作,请自行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