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
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由于天气逐渐转凉,
白昼有阳光尚热,
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
白露时节的气候特征是“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夏天的热风逐渐被冬季的风所代替,冷空气逐渐南下。此时太阳直射位置向南移,北半球的日照时间变短,从太阳那里得到的热量减少,再加上冷空气带走了地面积蓄的热量,因此气温下降的速度更是加快了。
此外,在华南地区二十四节气气候中,白露有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十分深刻的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白露期间,我国换那地区平均气温比处暑时要低3℃左右,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会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
白露为霜,天地始肃。此时节,阴阳交替,暑气尽而寒露生,万物随气候之变而显其智。
鸿雁南翔、玄鸟北归、群鸟藏馐,非徒候鸟之迁,实乃自然律令下的生存史诗。古人观物候以授农时,今人借此窥见天地运行的密语,每一候都是时间的刻度,更是生命智慧的无声宣言。
一候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白露天气渐凉,秋日渐成格局,鸿雁起身从北方飞向南方,寻觅一处温暖之地过冬。
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
候鸟南迁、玄鸟归巢、群鸟蓄食,皆是自然写就的生存哲思。白露之候,看似鸟类迁徙藏匿,实则是天地万物对时序的虔诚呼应。
人间亦当如是:知进退,明蓄藏,在繁华与沉寂间觅得平衡。秋日非凋零之始,而是丰饶后的沉淀——唯有读懂自然的密语,方能在四季轮回中,修得一份从容与清醒。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有"长寿食品"之誉。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
在某些地区人们会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微信号:135editor
新浪微博:@135编辑器
【模板版权声明】
排版|135编辑器
图片|135摄影图(ID:88888、88889),使用请自行替换
贴纸|135编辑器
文字|来源于135AI写作,请自行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