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手够不到后脑勺?梳头时胳膊像灌了铅?晾衣服时肩膀突然“刺痛”?如果这些场景让你频频点头,小心!你的肩膀可能被“肩周炎”盯上了。
作为困扰上班族和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肩周炎常被误解为“简单劳损”,却可能悄悄让肩膀“冻结”。今天就带大家解锁肩颈健康密码,从识别到自救,一站式破解肩膀困局。
肩周炎学名“肩关节周围炎”,指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通俗来说就是肩膀周围的软组织“发炎黏连”了。
就像机器轴承被锈死,会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医学上也叫“冻结肩”,常见于40-60岁人群,女性略多于男性。
正常肩关节像灵活的“球窝关节”,可完成360度活动。
当肩袖肌群长期劳损、肩部受伤后制动过久,或肩关节受风寒侵袭,周围组织会出现充血、水肿,逐渐形成瘢痕组织粘连。就像衣服被胶水粘在皮肤上,肩膀会越来越僵硬。
初期可能只是肩膀隐痛,像“落枕”没好利索,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
但到了夜间,尤其是侧卧压到患肩时,疼痛会突然加剧,甚至疼醒,这是肩周炎区别于普通劳损的重要特征。
前屈困难:手举不到头顶,无法完成“摸后脑勺”动作;
外展受限:胳膊侧平举时像被卡住,难以超过90度;
后伸障碍:手背无法触及背部,连解内衣扣都费劲。严重时连端茶杯、梳头发这些日常动作都变得艰难。
长期活动受限会导致肩部肌肉废用性萎缩,尤其是三角肌,从侧面看肩膀会显得“塌陷”,两侧对比明显。
用患侧手去摸对侧肩膀,同时肘部尽量贴近身体,若无法完成或引发剧痛,可能存在问题。
患侧手从背后向上伸,尝试用手背触碰肩胛骨,正常可触及第7胸椎(约肩胛骨下角水平),若距离明显不足,需警惕。
站立位自然下垂双臂,缓慢向上抬起患侧手臂,若抬到120度前出现明显卡顿或疼痛,建议进一步检查。
患侧手在背后握住毛巾一端,健侧手从头顶握住另一端,像拉锯一样上下拉动毛巾,每组15次,感受肩后拉伸感。
毛巾绕过后颈,双手分别握住两端,健侧手向侧下方牵拉,患侧手顺势向上伸展,每组保持10秒,重复8次。
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尖贴墙,像爬山一样缓慢向上“攀爬”,每爬1-2厘米停留2秒,直到感到轻微疼痛为止,然后缓慢放下。每天3组,每组10次,逐渐增加高度。
用40-50℃热水袋敷肩前、肩后各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急性期疼痛剧烈时可先冷敷);
用健侧手拇指按揉肩前的“肩髃穴”、肩后的“肩贞穴”,每个穴位按30秒,以酸胀感为宜。
避免长期单侧挎包、单肩背包;
空调房内用薄披肩护住肩膀,避免直接吹冷风;
避免提拉超过5公斤的重物,减少肩部负荷。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到骨科或康复科就诊:
①疼痛持续超过2周,且夜间痛醒频繁;
②自测动作中活动度不足正常侧的50%;
③合并手臂麻木、手指无力等神经压迫症状。
医生可能会通过X光、核磁共振(MRI)排除肩袖撕裂、肩峰撞击等其他疾病,必要时采用理疗、局部封闭注射等治疗手段。
肩膀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别让“冻结”限制了生活的自由度!坚持科学康复训练,配合日常防护,大多数肩周炎在6-12个月内可逐渐恢复。记住:早期干预是关键,别让“懒得动”变成“动不了”!
【文案】135AI写作,使用请替换
【图片】135摄影图(ID:86251),使用请替换
【贴纸】135编辑器
【排版】135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