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
“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项,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
放纸鸢是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风筝)为主要特征的。传说,放纸鸢是为了“放晦气”,纸鸢飞得越高,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
古代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微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
重阳糕,亦称“花糕”,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是中国重阳节传统节令食品。
重阳糕在南朝时已有文字记载。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
吃糍粑,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节的又一食俗。分软甜和咸硬两种口味。
制作时茶油中放入蜂蜡,加热融化,涂在石臼表面。把蒸熟的糯米放进石臼中,用大木槌捶捣。捣成泥后取出,揪出拳头大的米团,压扁成饼,再加重物压住,等糯米凉了就成型了。
菊花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汉族传统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古人认为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还有白菊花酒。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
文字:百度百科(仅做占位,使用请务必替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7%8D%E9%98%B3%E8%8A%82/128301?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fromtitle=%E9%87%8D%E9%98%B3&fromid=13868866
图片:135摄影图
ID:18440(仅做占位,使用请务必替换)
版头:原创(购买模板可使用,禁转售/改售)
贴纸,图片边框:原创(购买模板可使用,禁转售/改售)
排版:135